欢迎来到中国白银网! 客服热线:021-53390919
首 页> 行业动态> 小金属> 正文

锂电池原材料锂资源利用短板待补

2018-11-22 13:48
收藏

  【中国白银网11月22日讯】近年来,我国资源与电池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国际主流企业主要电池类型为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其中中国2017年两种电池装机占比合计达到93.3%,锂资源在动力电池行业可谓炙手可热。但随着动力电池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锂资源的开采已难以满足其需求。未来锂电池产业要如何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锂资源利用率偏低


  我国锂资源主要集中在青海、西藏、四川等地区,占全国总量的85%左右。其中青海现在已经探明的氯化锂储量为1982万吨,西藏为1740余万吨。


  “从锂资源的总量来看我们是全球最大的,但大而不强。”中国科学院院士郑绵平指出,并且,我国锂原料对外依赖度高,目前的使用量主要依赖于进口锂辉石及盐湖卤水。


  据了解,目前全球的锂资源主要以盐湖和硬岩的形式存在,其中盐湖主要集中在“锂三角”(智利、阿根廷和玻利维亚)地区,其特点是季节变化较大、成本较低,对环境较友好。硬岩则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特点是需要经过爆炸、磨碎,成本较高。


  “2017年锂资源全球产量为23万吨,其中我国的使用量为12.5万吨,占全球总量的52%。但是我们的锂原料并不是自产的,而是依赖进口。这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难题。”郑绵平说。


  虽然我国的锂资源种类繁多,总量很大,且近年来技术发展较快,开采锂资源的成本已有所下降,但由于开采不当、开发程度低等问题仍然存在,与南美地区相比,我国生产成本并无优势,价格偏高。


  对此,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向记者表示:“资源虽然丰富,但禀赋不佳,利用率相对较低,对外依存度较高。从长期来看,锂电池产业存在着资源安全的风险。”


  可持续发展是方向


  “锂原料的提炼离不开技术的创新与升级,企业应在技术创新方面‘下力气’才能实现锂原料的可持续发展和应用。”郑绵平说。


  基于现状,郑绵平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进一步提升吸附和隔膜技术;二是将沉淀法、离子交换吸附法等多个方法联合使用;三是提高回收率;四是综合利用资源。“采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办法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内地的江汉一带,如果采取利用地热的方法,就有可能把成本降下来。”


  除了企业自身要加强技术,国家政策的支持也是锂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推力。“若国家制定锂电池产业相关的中长期规划,将锂资源作为战略资源,加强资源的勘察、评价、开采和资源回收利用工作,加强市场监管,引导价格理性回归,鼓励企业在全球布局上游资源,降低资源的风险性,那么我国锂电池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加速。”陈清泰认为。


  “当前我们正在面临锂产业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机遇,加强创新,在锂产业补足我们的短板,助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国家绿色能源战略目标。”郑绵平表示,现阶段我国动力电池的发展还要靠锂资源,促使锂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势在必行。


  (文章来源:全球矿产资源网)

免责声明:中国白银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中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及时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内给予删除处理。若是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上海找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报道

热门排行

推荐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