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白银网! 客服热线:021-53390919
首 页> 行业动态> 小金属> 正文

中国铟行业新时代已然开启-2017年铟市场回顾与后市展望

2018-01-11 14:04
收藏
    【中国白银网1月11日讯】深度报告!2017 年上半年市场回顾与后市展望环保政策加码是大势所趋

    自 2016 年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启动以来,现已覆盖 22 个省(市、自治区),据环保部部长陈吉宁透露,2017 年将实现 31 个省份全覆盖。根据中央环保督察组的部署,今后每两年要对全国所有省市区督察一遍,并将适时组织开展督察“回头看”,防止环境污染“死灰复燃”。

    而新华社一篇名为《环保管控不能“一刀切”》的文章引发业内激烈讨论。与我们预期不同,铟行业讨论的焦点不在于“一刀切”的能否,而在于“一刀切”的系统方式保障。2010 年以来,主要有色金属周期性震荡,小金属暴涨暴跌,有色企业顶着巨大的经营风险加大环保投入,越来越多企业实现工业用水“零排放”,越来越多企业升级为园林式厂区。企业最需要的是公平稳定的竞争环境。环保政策不能有失公允,不能切私不切公,不能切此地略彼地;环保政策不能摇摆,不能今切明不切,也不能今不切明切,更不能今天按要求升级不切了,明天又有新要求还得切。如果环保治理是一台手术,它的成功需要精干的主刀医生、科学的医疗理论、先进的医疗设备,需要整个系统的保障。

    无论如何,我们要对环保政策有一个正确的方向认知,那就是“史上最严,未来最松”。从新《环保法》“环保入刑”开始,到一系列环保政策密集出台,政策决心令人生畏。环保红线不再是一条弹性线,而是一条高压线。说到未来,企业现在所处的环保政策环境可谓是最宽松的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 2017 年继续推进,《环保税法》将于 2018 年 1 月 1日起开征,更多政策制修订中,环保政策正在逐年加码。

    在环保政策加码的趋势下,粗铟生产将大型化。只有将环保成本分摊更多的产品上,价格上才会更有竞争力,这一点上铅企业伴生精铟产品已占据先机。环保政策加码更深远的影响是推动铟行业生产集中度的提升。

    2017 年,环保政策加码对铟行业的影响从增加成本渗透到影响供应。今年,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天津、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湖南、贵州 7 省市。其中湖南 2016 年精铟产量位列全国第一,也是粗铟加工枢纽。督察对于铟供应的影响主要在于粗铟产量下降,除了湖南当地粗铟供应减少,江西、广西、云南也在前两次督查中关停多家粗铟企业。这使得国内上半年粗铟供应总体偏紧,也是支撑铟价的主要原因。

    配额取消有利于长远出口

    2017 年,中国铟贸易政策出现重大调整。自 2017 年 1 月 1 日起,中国对铟及铟制品从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调整为出口许可证管理,即取消出口配额总量限制。中国对铟及铟制品出口的配额许可证管理自 2007 年 6 月 18 日起开始,此后每年铟配额总量均在 231-239 吨之间。

    回顾此项贸易政策调整过程,时间突然,结果必然。早在 2016 年初,国内铟行业就着手应对国外针对铟等出口配额产品的磋商。参照以往案例,配额取消难以避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铟铋锗分会当即向会员单位发出提示。意外的是,从国外提出贸易磋商请求到配额取消仅 1 年时间,令国内铟行业稍感突然,但已有心理准备。2016 年 10 月 30 日,商务部公告 2016 年第 60 号《公布 2017年工业品和农产品出口配额总量》显示,铟及铟制品从 2017 年工业品和农产品出口配额总量名单中消失,这标志着中国铟出口总量配额取消。2016 年 12 月 30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公告 2016 年第 86 号《公布 2017 年出口许可证管理货物目录》显示,铟及铟制品正式被归为出口许可证管理的货物。未改变的是,根据商务部公告 2016 年第 91 号《公布 2017 年出口许可证管理货物分级发证目录》,铟及铟制品出口许可证继续由商务部驻各地特派员办事处签发。

    中国铟出口配额总量管理取消属于政策放宽。参考分级发证目录中同类型货物申领经验,生产及流动企业无论大小申领均较为容易,因此,铟及铟制品出口许可证申领也相对宽松。而配额放开后,铟出口并未增加,2017 年 1-5 月我国累计出口仅为 58.4 吨,同比减少 24.3%。其表面上原因是出口政策刚刚调整,新申请企业仍在准备材料和申请过程中,同时新品牌进入下游用户的供应链需要时间,更本质原因是国外用户去年完成了部分库存重建,在铟价上行存在明显库存压制作用的情况下,国外并不急于采购。由于国外铟需求只是阶段性受到抑制,配额取消对出口贸易的潜在影响犹在。由于出口企业增多,多方报价有可能造成价格波动,出口贸易企业将面临洗牌,出口秩序面临重建。从长期看,配额取消将促进我国铟出口增加,有利于降低国内库存。

    基本面向好但压制亦突出

    在市场看来,环保新政属利多因素,贸易新政现阶段表现中性。基本面继续向好,我们甚至认为供求已接近平衡区域。供应方面,2017 年上半年我国精铟继续减产,减产主力由综合回收企业转向原生铟冶炼企业。株冶集团、云铜锌业、华锡集团、蒙自矿冶等几大原生铟冶炼厂今年开始不同程度减产,综合回收企业产量普遍在去年基础上继续减少。精铟减产的最主要原因是价格低迷、环保成本上升。源头上,由于精矿中铟不计价,采选企业减少了富铟资源的供应。富集端,由于环保要求提升,部分粗铟厂永久关闭。精炼端,企业又出现了管理波动、主金属减产等情况。据此预计 2017 年全年国内精铟产量将减少 5.9%。

    

    需求方面,上半年国内精铟需求稳中有增。ITO 靶材用铟少量增加:中低端靶材用铟量略增,价格较上年则有所回落;高端靶材用铟尚未放量,但通过实验认证企业数量增加,相关靶材厂商开始为批量供应寻找更多的精铟供应商。低熔点合金和半导体领域用铟量稳定,其采购特征表现为“少量多次”,包括靶材领域用户,精铟库存水平偏低。国内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多处于建设期,新增绵阳汉能移动能源产业园项目,该项目计划中的CIGS 产能2.1GW;CIGS 薄膜太阳能电池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增加,对于 CIGS 薄膜太阳能电池应用推广将起到示范作用。预计 2017 年国内用铟量约为 11 吨,增幅约为 8.6%。

   

    贸易方面,前五月我国精铟净出口不增反降。2017 年 1-5 月我国累计进口金属铟产品 43128 千克,同比减少 12.1%;此期间出口量为 58428 千克,同比减少24.3%。前五月净出口为 15300 千克,同比减少 45.5%。2017 年,国内价格水平高于国外,因此净出口量减少并不意外。

   

    供求平衡方面,在现有口径下预计 2017 年供应过剩量为 196 吨,较上年减少 12.1%。实际上,铟的化合物出口以及其他形式出口数量已非常可观,因此我们认为国内精铟供求平衡即将进入健康区域。

    然而,在基本面向好的情况下,铟价持续低位运行。2017 年上半年,国内精铟均价为 1338 元/千克,半年同比下降 8.6%,半年环比上涨 9.0%。6 月精铟最新价为 1250-1300 元/千克,为年内新低,仅比去年创下的十四年来低位高100 美元/千克。目前,市场最大的压制作用来自现有库存。国内约 4000 吨库存导致行业外资金不敢进入,铟价超跌局面难以改善。

   

    电子盘补充资金流动性

    铟价的每次趋势性上涨都需要借助外围资金,只有更多的资金进入才能推动价值回归。铟价已处于大规模应用以来的低位,投资价值深受关注。外围资金迟迟没有大规模进入的主要原因是“泛亚库存”尚未落地,市场存在重大利空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子盘成为补充资金流动性的主要途径。

    外围资金虽然以观望为主,但是试探性进入已经开始。上半年,个人投资者利用闲置资金采购精铟增多。个人投资者多为非铟行业专业人士,采购渠道不难获得,而销售变现渠道难以把控。因此,个人投资者多选择电子盘交割品牌,以便增加一个便捷可靠的变现渠道,先导、科能、五鑫、鸿亿龙、凯迪、锦源等无锡不锈钢电子交易中心交易品牌厂家更受青睐。

    电子盘窄幅震荡,总体走势平稳。无锡不锈钢电子交易中心铟价指数上半年最高触及 1430 元/千克,最低下探 1220 元/千克,价格摆动幅度也仅为 200元/千克上下。上半年铟合约交割量为 18.8 吨,略高于上年同期的 18.0 吨。电子盘正反映了市场低位徘徊的现状。

   

    铟价突围不会遥远

    中国铟市场对环保、贸易新政有期待,也有担忧。铟价低位令其投资价值受到关注,但利空出尽前难获大规模抄底。业内继续依托无锡盘活跃市场,补充资金流动性。总体来看,基本面继续向好,但库存压制作用突出,以至于铟价上下两难,然而铟价突围的一天不会遥远。

    (文章来源:中国铟网)

    

免责声明:中国白银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中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及时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内给予删除处理。若是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上海找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报道

热门排行

推荐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