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银网9月2日讯】2020年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电动汽车安全报告》数据提出,我国汽车每年的燃烧事故率达到万分之3.16,新能源车的燃烧事故率为万分之0.98。其中,充电过程、充满电后静置状态是起火事故的主要构成部分。清华大学电池安全实验室《2019年动力电池安全性研究报告》显示,在2019年的案例中,电动汽车静置与充电起火事故合计占比58%,综合来看远高于行驶中起火事故占比26%。
北理工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林程向记者表示,当下新能源车普遍有着高续驶里程,其搭载的高能电池材料能量虽高但危险性也大。从技术角度来看,如果出现自燃,首先有可能是电池本身存在质量问题。例如电池一致性、生产设备的投入、所采用的的材料稳定性等都会影响电池的品质。如果生产过程中出现瑕疵,最终会触发短路导致燃烧爆炸。另外,从硬件角度来讲,车辆防护不到位,电池损伤出现问题也会导致起火;从系统角度来讲,对电池的预警、监控及管理环节不到位,没有系统的解决方案等,都会导致电动车起火。
记者注意到,新能源车自燃的事故后的厂家调查结果中,往往会将原因归结于“电池受到外力损伤”、机舱内或车内异物引燃,或“不明原因”、外界火源等。而汽车厂家对于新能源车三电系统安全的描述,往往强调“可安全涉水”、防撞击防穿刺、智能温控等宣传,但往往缺乏在使用上的安全指导,例如如何避免电池损伤、起火后该如何全车断电、如何逃生等具体方案。
林程也强调,其实电动汽车自燃事件的比例要低于燃油车,且自燃比例一定是下降的。另外,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其安全性一直在提高
2020年5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已经出台,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能源车安全将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完善进步。
(文章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