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银网5月9日讯】 2020年5月8日上午11时18分,随着电池管理系统提示充电完成,运维人员拔掉位于“中天电运001”船尾的充电电缆接头,船只缓缓驶入长江支流之一的西流河。这标志着长江流域首艘千吨级纯电动货船“中天电运001”在常州成功试航。
“中天电运001”由锂电池与超级电容“双电”驱动,整船电池容量1458千瓦时,相当于40辆电动汽车。通过国网常州供电公司投资建设的岸电充电2.5小时,可续航50千米。按全年运营150航次计算,年用电量在45万度左右,可替代燃油20.16吨。
集团董事局副主席高一平在致辞中表示,中天钢铁自2001年成立以来,就扎下了“百年基业、绿色钢城”的梦想。围绕“花园式工厂”的目标,不断创新技术手段,大力推进清洁生产,走“绿色发展、生态环保、产城融合”的低碳发展之路,已累计投入超150亿元,实施了能源管控中心、全封闭料场、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等120余项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工程。尤其是在长江流域水资源的保护上,集团不断提高环保治理水平,建设城市中水回用、综合污水处理站等工程,努力实现“天更蓝、水更绿”的社会愿景。
长江流域首条千吨级纯电动运输船——“中天电运1号”的如期试航,标志着集团在发展绿色航运上,踏出了坚实一步,率先迈向了电动“零排放”时代。 “中天电运1号”从大运河码头到中天中盛码头的固定航线,已成为“以电代油”的货运船试点示范航线,集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在清洁能源发电、清洁运输改造、固废处理等方面,大胆尝试、不断探索,努力打造与城市共生共荣的和谐示范性钢铁企业。
据悉,近年来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积极开展沿江以及内河港口配电网建设,目前省内已建成各类岸电系统4918套,岸电规模全国最大,其中沿江八市长江干支流泊位覆盖率60.5%。利用岸基电源向停靠港口的船舶供电,年可实现岸电电量达5701万千瓦时,与燃油辅机发电相比,年减少燃油消耗2万余吨、氮氧化物排放600余吨、二氧化硫排放200余吨。
随着电池生产技术、电池能源管理技术的发展,保守估计仅内河游船、轮渡船、公务船、港作拖船、短途货船等船型电动化,到2024年电动船舶市场规模将达到453亿元。据测算,长三角地区10万艘运输船舶的电气化可带动船舶设计、建造、改装、充电设备等相关产业发展,产值将超千亿元以上,同时将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拉动长三角经济发展。
当天活动,国网江苏电力同步发布“服务长江大保护”专题实践报告,以“守护一江碧水”为主题,从统筹电网协调发展、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服务新能源开发利用、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和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深入披露国网江苏电力在长江大保护方面推出的15个方面39项举措。
(文章来源:中天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