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白银网! 客服热线:021-53390919
首 页> 资 讯> 小金属> 正文

电气化来临 动力电池行业机会和挑战并存

2019-11-28 11:35
收藏

  【中国白银网11月28日讯】前一段时间的沃特玛、湖北猛狮破产事件,比克动力应收账款问题引发的一系列风波让动力电池行业提前进入“寒冬”。不过最近的一些新闻,让圈内人看到了希望……


  当地时间11月21日,宝马集团在其官网发表声明称,其已经将宁德时代的订单从最初的40亿欧元增加到73亿欧元(相当于81亿美元),合同期限从2020年至2031年。


  此外,奥迪公司中国区总裁武佳碧在广州车展开幕时表示,公司正在与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第二大电池供应商比亚迪进行商谈,但没有透露细节。


  动力电池订单的增多,对于动力电池行业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良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全球布局电动化


  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提高,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发展。有机构预测, 2020年或将成为全球电动化的元年。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零部件,其产量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产量。


  据了解,欧洲未来7年的新能源汽汽车销量年化增速将达到40%以上。宝马、大众等车企都于近期公布了各自的电动化计划。


  宝马宣布,未来十年内已从两家供应商处得到了总计100亿美元的电池。除了上面提到的宁德时代,三星SDI也从宝马获得了价值29亿欧元的新合同,时间2021年到2031年。


  此外,宝马计划自己采购电池原料——,并将这些原料提供给宁德时代和三星,用于自家电池的生产。


  日前,大众集团官方发布了未来十年的发展计划,计划到2029年将推出75款纯电动车,近60款混合动力车。到2029年,大众电动车销量将达2600万辆,混合动力车销量近600万辆;到2029年将有近2000万辆的电动汽车在大众电动车模块化平台MEB的基础上生产,近600万辆电动汽车则使用大众的PPE平台。


  到2019年年底,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将推出14款全新的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产量的高低还直接影响着动力电池的产量和装机量。数据显示,1-10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70.1GWh,同比累计增长32.2%;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46.2GWh,同比累计增长33.2%。


  目前,我国的电动化水平已经具备全球竞争力,已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也给我国锂电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机会和挑战并存


  电气化的到来,让供应链的龙头企业有了更多与海外巨头合作的机会,这对于其自身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目前特斯拉已经在上海建厂,松下、三星、LG化学等外资企业也相继在国内布局产能,在获得稳定订单的同时,国内企业还可以学到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等,帮助日后的自主研发。


  华西证券认为,未来2-3年为海外锂电池产能扩产高峰,想要成为各大主机厂的供应商,就需要电池企业提高自己的配套产能能力。


  以下为几家世界主要电池企业的产能规划:


  宁德时代:2020年产能规划100Gwh。


  松下:主要产能规划为给特斯拉配套的35Gwh、丰田的合资部分28Gwh,以及其他产能15Gwh。


  LG化学:2020年将新增产能34GWh至68GWh,2021年产能可能突破100GWh。


  三星SDI:2020年,三星SDI全球总产能可达到30Gwh以上。


  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意味着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市场的开放,必将加速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洗牌的加速,竞争日趋激烈,大批落后企业将被淘汰,行业被排名第一梯队的企业所领导,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数据显示,2018年1-10月,中国在新能源汽车装机的动力电池企业约有89家,到了2019年1-10月,数量减少到了29家。


  同时,产能过剩不容忽视,据相关资料,2019年上半年国内动力电池产能约为92GWh,但产能利用率仅为25%。


  预计到今年年底,我国动力电池年产能将达到200GWh,是2018年产销量的4倍,可配套新能源汽车的数量为400万辆,电池企业的生存压力着实不小。


  技术方面,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决定了电池汽车的续驶里程。受我国补贴政策的影响,动力电池产业的方向是高能量密度,三元电池在市场份额超过了磷酸铁锂电池。


  不过随着新能源补贴政策的逐步退坡,磷酸铁锂电池的需求量有望提高。其在市场上的应用场景有A00级车型、电动物流车、48V微混系统、电动网约车、电动叉车及储能等。


  此外,因为追求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导致新能源汽车及电池的安全事故增多,自燃事故频发,也是值得业内人员思考的问题。


  业内专家预计,未来几年,将是动力电池产业的关键时期,可能会有一些困难要去克服,还要产业链上下的共同配合和努力。我国的电池企业也要找好定位,并积极走向国际市场,提升国际地位和市场份额。



(文章来源:中国电池联盟)


免责声明:中国白银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中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及时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内给予删除处理。若是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上海找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报道

热门排行

推荐企业
×